武侯墓的清明会
2021/11/17



清明会

作者 | 黄卫君

        "走,赶清明会去!"
        清明鸟叫的时侯,勉县的大街小巷里,定军山下的阡陌上传来清脆热情的招呼声,三三两两的人群在金黄色的油菜花间游动。武候墓苍松翠柏间升起一团团淡淡的岚烟,林间的甬道上人头攒动,叫卖声不绝于耳,高亢的秦剧唱腔飘荡在墓区上空。大殿里香火旺盛,人声鼎沸,千百年来年年如是,一幅市井图,一样的人间烟火味。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年一度的武候墓清明庙会,时节正好到了阳春三月,草长莺飞,桃李芬芳,大地流光溢彩。如此盛大而多情的季节里,必然有一场庄严而神圣的仪式,慎终追远,祭典先贤;必然要走进春天里,亲近自然,这也是一种生活的仪式。
人间三月天,春潮带雨晚来急,雨声清脆而决绝,告别冬日的阴霾和忧伤,走向阳光明媚的春天。清明时节雨纷纷,一场春雨过后武候墓和定军山的松林间飘荡着薄薄的轻雾,如梦如幻,树影间似是英雄归来,横刀立马护卫丞相左右,风吹叶响,似是战马飒飒而动,穿过时空而去。
        清明时节,春归大地,山川静美,历史的云烟早已散尽,人们把对圣贤的敬仰,化做春风雨露,记取先贤智慧,滋润心田,才能通达人生。
        武候墓的清明庙会在春天里缓缓拉开帷幕,这是一场精神的洗礼,更是一场盛大而浪漫的春天之旅。

        清明时节,乾坤清朗,万物生长,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按照惯历每年阳历的四月五日这天是正好是清明,是一种节令,也成为一个节日。这个节日对于我们生长在定军山下的勉县人来说,清明比春节更重要,故人的坟草青青,开满了迎春花,一份思念比春风春雨绵长。可以在这个缤纷的季节里放飞自已,在春天的田野上寻找春天的味道,亲朋好友再相聚"蓼茸蒿笋试春盘"',明前春茶好滋味,乐活自在。
        定军山上,武侯墓院内的小山坡上,山下的油菜花边,铺上一张旧报纸,摆上些吃食,三五好友小聚。此时春光正好,花前树下拍个照,留下青春的倩影。
        小时候每逢四月五日,我们定军山两边的学校都要放假一天,去赶武候墓清明会。八十年代清明节还没有成为全国性的假日,我们离武候墓很近,先享受到这一份特权,感到无比的自豪。大人们省吃俭用,给每个孩子五毛钱去赶会,除了心疼孩子,也是为了自个儿脸面上有光。
        我们结伴爬上定军山,听见松涛阵阵,有松果落下,拾起来砸到小伙伴身上,然后相互追逐,玩的不亦乐乎。下山来已是饥肠辘辘,在武候墓庙会的小吃摊上,咥一碗面皮子花上二毛钱,再喝上五分钱一碗的凉水醪糟,吃饱喝足顿时有了精神,开始在会场上窜来窜去。那时候进外面山门不要钱,进正门却要门票,兜里还有两毛钱舍不得花掉,凑在大人们身后混进去,看见诸葛爷端坐在大殿上接受人们膜拜,烟火缭绕,孔明先生飘飘欲仙,气氛神秘而又严肃。定军山下的孩子从小听惯了三国,知道诸葛爷是智慧的化身,是忠肝义胆之士,大人们奉如神明,小孩子们自然敬畏三分。
        会场上出售一种陶制的乐器,做成小动物形状,施以黑釉,用白黄红点缀其间,头顶有一小孔,轻轻一吹发出悠扬的声音,专门让小孩子玩的。我们叫它哇呜子,或者叫咪咪,它会出类似这两种声音,好似远古的音符,雄浑而又粗犷。
        林间空地上有耍猴戏的草台班子,班主和猴子都在卖力的演,一场下来班主领着猴子向观众讨钱。那时人穷一场下来盘子里扔着屈指可数的几枚分分钱{硬币,最高面值5分钱),班主气得骂勉县人小气,猴子冲着人们呲牙咧嘴,做出攻击状,人群哗一下子散了。第二天接着演,只是没那么卖力了,到手的依旧是分分钱,没等清明会结束,猴戏班早早走了。九十年代以后,武候墓清明庙会变成了旅游文化节,会期七天,四月五日正会这天总是人山人海。一些大型马戏团、歌舞团纷拥而至,门票贵得让人望而止步,观众门可罗雀,最后只好大降价来吸引些观众,才勉强维持到庙会结束。
        有一种叫套圈圈的游戏特别吸引人。在空地上放上许多奖品,人要站在规定的距离外面投掷竹圈蔸住奖品,不偏不倚正中就算赢了。竹圈按个数论价,奖品有贵有贱,不值钱的放得近,贵的放得远,竹圈又持别轻,稍微着急就偏了,既使套住的往往不够买竹圈的钱。也有运气好的,耐住性子精准投圈,圈住贵的奖品,摊主暗暗叫苦,还得赔着笑容,这种套中概率很小。
        三十多年过去了,武候墓的清明庙会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,各式各样的活动依旧充满着市井气息,一种古老的风俗在春天里展现出新的生机,就像武候墓的苍松翠柏生生不息。


武侯墓古柏(小村摄影)

        清明前后正值仲春和暮春的交汇点,景清气明,气候温暖起来,万物茂盛。油菜花的间隙里可见镜面一般的水田,农人们开始耕耙秧母田,准备栽小苗秧了,一年一度的农事又要开始了。
        趁着秧母田放水还要溽熟几日,又是赶清明会的时节,庙会上有牲畜交易和卖农具的摊摊,可以去看一下挑上一头中意的牲口,再买几件趁手的农具,趁着春光好约几个老友喝上几杯包谷酒,多惬意的事啊!
        从县城到武候墓的路上人群川流不息,走了好长时间才能赶到。人都洋相,都爱个热闹,受了罪心里却高兴。
        牲畜交易点设在庙会的东南角,来这里的都是清一色的庄稼人,来交易的牲畜十分的健壮。懂行的人瓣开牲口嘴看看牙口,能看出牲口的实际年龄,在土场子上溜一圈,看看性口的蹄子能扬多高,腿脚有沒有力气,不然买回去派不上用场。
        看好牲口就要讨价还价,不用开腔,手揣到对方袖口里,在里面兴风作浪,争个高低,如果一方不满意就抽出手来,转身离开;如果双方都满意了就取出手,脸上露出笑容,就算成交了,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各敬一支烟,买卖就算成了。
        买完牲口再去挑几件农具,一定要买几顶斗篷,这种竹编的帽子既能遮雨又能遮太阳,庄户人家必备的一种雨具;还要挑上杆好扁担,买几把钢火不错的镰刀,竹耙也要买上,收割时都能派上好用场。
        庙会上有买玩具的,乡土场上自制的玩艺,哇呜子,竹节蛇,木头刀枪,买上几件回去逗孩子们高兴,也是清明会留给娃娃们的纪念品。
        西南角的戏楼上庙会期间天天唱大戏,洋州秦剧团年年来演出,台上是老演员,台下是老戏迷,一个唱得如痴如醉,一个听得泪流满面;看戏流泪替古人担忧,那也是一种情怀,人间有戏,戏里戏外,亦真亦假;那唱腔,如武候墓的春雨,稠而酽,清而醇,好听!
        几十年了演的都是老剧目,家伙什由新变旧,演员身段也不如从前,唱腔也不怎么圆润了。老生唱得不再那么壮怀激烈,青衣唱得也不那么清脆刚烈;台下的观众换了一茬又一茬,有的听得入神,有的昏昏欲睡,只要坐在戏场子里,戏不散人也不会散场。看着戏楼上鼓乐齐鸣,出入将相,才子佳人,唱腔宛若天籁之音。天地玄黄,岁月清明,如此美妙的时光里,总是让人深陷温柔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"定军山前寒食路,至今人祀丞相墓”这久远的诗句,千古流传。自三国以来,年年清明,年年如是,沔阳道上草离离,杨柳风轻桃李笑。一千多年来,定军山下的诸葛武候墓,每逢清明,仕女游客,焚香祈福,香火旺盛,一直延续至今。趁着春光大好,花红树绿,祭拜完后游园踏青,社火杂耍,吃喝玩乐,样样俱全,一幅风俗画卷源远流长。
定军山下诸葛村,环绕墓园周围,也是诸葛亮推演八阵图和长眠的地方,千百年来村民们与丞相为伴,山高水长。每年武候墓的清明庙会,主办方都免费让村民进园游玩,这是世世代代对诸葛亮墓园的守护和"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”的一种回报。
        从庙会上出来,到周围山野间走一走。风细细,柳青青,天空清澈,大地明亮。从金戈铁马的乱世纷争,到太平盛世,世世代代的祈盼,如今时道清明,天地平静,人们徜徉在花海春光里,捕捉瞬间美好的记忆。
        阡陌上孩子们放着从清明会上买的风筝。在温暖的春风里,风筝扶摇直上,与南来的燕子汇合,在天空互相追逐着。孩子们牵着风筝奔跑着,带着他们彩色的梦想翱翔在澄净的天空中,飞得很高很高。
        多少年后清明会也会成为一种乡愁,许多游子们说山高水长,我们终将归来,再去赶一场清明会,在春天里遇见曾经的他(她)们。武候墓的清明会,它所包含的意义已超越时空,成为一种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,成为人们永恒的记忆。

(资料图片来自三国文化研究中心)

—END—




导览
展览
资讯
文化

武侯墓微信公众号

网上订票
地址:陕西汉中勉县定军山镇    订票热线:86-916-3316453
版权所有:陕西汉中勉县武侯墓博物馆    陕ICP备16008655号-1  在线访问人数累计: